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聚焦金改 助力三农 《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专题 > 集结号
2016-04-29 23:11:00       来源:

九台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九台区做为首批国家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自2012年开始,历经三年多实践探索,通过六个方面十项改革试验,圆满完成改革试验任务, 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效,初步构建了支农发展、助农增收、激活要素内生活力、农银双羸的新型体制机制,有效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村资金外流、贷款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不到位等体制性弊端。

  一是扩大金融网点,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利用试验区的政策,成立了九台龙嘉村镇银行及3家支行和7家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功实现了降低“三农”准贷门槛,各金融机构用于当地的贷款同比增长了13亿元。目前,在规模较大乡镇都有区域信贷服务中心,使农民不出镇、不出村、不出社,坐在家里就可以实现贷款,极大地方便了农民。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适应多样需求。九台龙嘉村镇银行为了践行“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服务宗旨,积极创新贷款产品,在四大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找到了金融空白区,成功打造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苗木花卉经营贷款”、“种子化肥经营贷款”、“农民合作社贷款”、“ 粮食收储贷款”等四大金融产品,开展了小企业贷款、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业务。九台农商行先后开发了“贷易达”、“仓贷通”、“银企通”等信贷品种,先后推出了土地整治贷款、水利建设贷款、兴农蔬菜大棚建设贷款、直补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社区通贷款、“银行+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合作社贷款。邮储银行九台支行涉农贷款已占贷款品种的65.7%;粮食直补贷款放款量已占农村地区同类贷款的54.5%。建行、农行也推出了小微企业“质保通”、“信用贷-善融贷”、“医贷通”、“助保贷”、“速贷通”、核心贷和商联融等信贷产品。

  三是用好惠农政策,创新抵押方式。探索以农民直补资金担保向银行贷款的办法,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下,通过政策杠杆作用,撬动支农信贷资金以及其它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经过三年多的试验,九台农行共向15085户农户发放粮食直补贷款23,767万元,惠农补贴抵押贷款余额累计达到31,317万元,同比其它方式贷款可为农户减少贷款利息累计达到1,174万元,可为三家金融机构增加收入6500万元。

  四是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实现借贷双方互利共赢。改革试验前,原有金融机构考虑效益因素,纷纷上收服务网点,九台区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靠农商行和农行,机构少,网点数量不足,金融服务辐射半径小,农民存贷款很不方便。为解决便民问题,建立贴近三农的村镇银行、及其支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网点数比2012年8月末的88个增加到现在95个,农行、建行、工行、邮储银行等铺设了ATM机达242台,pos机364部,助农小额提现电话356部,扩大了金融服务“三农”的覆盖面,以方便、灵活、快捷的方式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既降低了农民存贷成本,金融部门自身也增加了效益。三年多来,用于扶持本地经济发展的贷款额度增加了118亿元。

  五是探索“绿色信贷”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结合惠农政策落实,推出了惠农补贴和 “林权”抵押贷款等新产品;创新了土地整治、兴农蔬菜大棚、重点水利建设贷款等特色化服务项目;同时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把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农民贷款信誉度,降低了金融风险,为开展“绿色信贷”营造了“小气候”。截止到2015年8月末,累计为158845户发放直补证贷款25614万元,同比2012年,户数增加了144624户,贷款额增加8438万元。

  六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免税、贴息、奖励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服务“三农”力度,调动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减少了资金外流;市财政全力支持试验区项目建设,搭建了农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政策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向金融改革项目集聚,调动方方面面积极因素,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注入生机活力。

Document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 吉林证监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邮政编码:130021   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