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聚焦金改 助力三农 《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专题 > 媒体关注 > 网络媒体
2016-05-23 15:52:00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5》发布  

聚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2016年5月21日上午,“精准扶贫 小贷先行”普惠金融专题论坛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海口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郑醒尘做了报告发布,报告中称,过去几年围绕深化服务“三农”包括中下层农户,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各地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在模式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农信社小额贷款技术不断创新。信贷员的日常活动下沉到村,通过长期驻村及时掌握农户个人信用相关“软信息”的变化情况;建设专业化信贷员队伍。选拔农学相关专业、具有较强基层沟通能力和事业心的大学生,按小额信贷管理要求进行培养。为小额信贷业务建立专业化管理服务体制,在人员培养使用、奖惩机制、信贷资金保障、财务管理、后台服务等方面实行专门创新,并建立专家辅助团队;政府对农信社激励,围绕促进“三农”贷款发放、降低信贷风险,通过财政贴息加上农信社设定合理的支农业务回报预期,有效降低贷款利率,促使农信社得以选择合适的三农客户,避免被动选择高风险客户。农信社对农户的激励,围绕促使农户遵守信贷合约、量力而行申请贷款,对农信社按期归还贷款的守约行为给予逐步递增的减息奖励等。 

  出现新型合作金融组织。一类是供销社牵头发起的金融合作,另一类则是由地方政府推动,以农民专业合作为基础成立合作金融组织。 

  转变信贷管理模式,不以抵押物作为放贷标准。最近几年,这种业务模式更趋完善,有的银行形成“三看三不看”风险识别技术,即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更加重视本质特征。地方政府牵头提供客户信用相关公共信息咨询与评估服务,银行自身也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建立综合量化分析模型,用于评定客户还款能力。通过上述转型,相关银行90%以上业务为无抵押贷款。 

  农业生产经验风险管理的探索。农业保险,一类是用价格保险替代政府救助,主要应用于发达地区的菜篮子供应基地等项目;另一类围绕化解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财政补贴、贷款支持、价格保险“三位一体”的综合保障机制,财政补贴60%左右保费。农产品期货,部分商品交易所围绕农产品期货服务,提供“保底租地协议+场外期权+期货”、“期货+保险”、新型“粮食银行”等创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向农村蔓延。农村银行机构业务的互联网化,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缴费支付、日常消费、银行业务办理、农产品销售、跨境购物等功能支持。有的银行凭借自身客户数量众多的规模优势,为农户提供农产品销售、预售等增值服务,并承担交易监督职责;电商拓展物流、融资服务,电商拓展农村市场有一石三鸟效果:一是占领、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二是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服务,三是为农资销售提供服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平台服务,过去几年,一批具有互联网技术优势的机构涉足小微金融服务。这些机构的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采集和分析数据。P2P行业是其中的典型。 

  报告认为,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形势看,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是必要也是可行的,但需要充分顾及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应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 

  坚持支农宗旨,服务基层农户。从实际工作看,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容易出现实际效果与初始目标偏离,包括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偏离功能定位。究其原因,金融机构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机构规模、竞争程度,还与股东追求、体制模式、资本成本、税赋压力相关。 

  重点关注中下层农村客户需求。影响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治理结构,其次才是政策激励。为此,在改革设计和政策激励方面应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与普惠支农动力的相容性,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中下层农村客户需求,完善治理结构,包括从所有制、组织模式、监管体制、政策激励等方面综合考虑。 

  创新业务模式,有效控制风险。当前涉农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的不良率偏高已成为风控难点。在一些地区,农户贷款不良率过高已影响业务可持续性。农户贷款不良率偏高表面上是由农户违约行为引起,实际上与银行的授信业务模式有关。如果授信额度超过农户原有还款能力,而授信期限又过短,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则出现较高的不良率是必然的。在现实中,这种授信格局比较普遍,不但授信额度超过农户家庭年收入一半非常普遍,超过家庭综合年收入的情况也占相当比例。这说明,对农户授信的业务模式存在问题,需要完善。 

  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农村金融创新为取得实质突破,应坚持问题导向。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包括:中下层农户信贷的不良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小型金融机构的转型,农信社深化普惠支农等等。(记者:朱永) 

Document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 吉林证监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166号   邮政编码:130051   联系电话:0431-889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