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为何从吉林开始?
新闻直达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5年12月4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货币政策二司司长邢毓静、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出席会议介绍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先生在会上特地提到了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指示精神,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并形成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方案》将围绕盘活农村产权、农业产业化供应链、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等四大特点做文章,提出六项改革任务:
① 完善组织体系,开展新型合作金融试点,组建服务“三农”的担保体系等。② 在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方面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③ 扩大担保物范围,拓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应用领域,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④ 发展农村互联网服务,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力度。⑤ 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涉农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涉农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⑥ 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点。
农村金融改革为何从吉林开始?
选择吉林省作为农村改革试点,是否跟俄罗斯相关?陆磊在会解释说:首先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走向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方面需要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口也要研究出应该如何给予相应的支持。其次,吉林毗邻俄罗斯,相关的金融改革和创新会在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统一框架下,推动与相关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俄罗斯在内的各个国家来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合作。除了先天粮食大省的优势,在2008年吉林就成为人民银行确定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验区,在经验上也都具有优势。
而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给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平台和地方信用氛围,并将工作落实到位。对于这次金融改革,“最关键是能否通过这些试点为经济增长极、增长点和增长带的建设,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陆磊告诉记者,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金融改革和开放创新,根本目的还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评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此次部署的多地金改有针对性,且可操作性较强,比如台州本身小微企业发展就颇为活跃,在吉林试点农村金改,还可以为东三省发展注入发展活力,这最终都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并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奠定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光明网评论
光明网的《金融改革要倚重“先行者”的创新》一文中也提到中国现在的经济背景来看,小微企业、现代农业、人民币跨境等方面,都将成为金融改革的风向标所在。“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细化。吉林之前就是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局者之一,并且是全国农业的重仓。而这次是“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则是更高的“升级版”。从政策来看,拓宽了融资渠道、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增强融资能力,多效并举,目的就是要让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能够有效缓解“三农”资金的供需矛盾,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农业的资金需求。
一亩田评论
一亩田研究院分析师杜鹃认为:种植分散,小农经济,缺乏资金是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主要困难。而东北地区的先天优势弥补了种植分散和小农经济的弱势,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国家政策能为当地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无疑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双翅膀。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吉林成为改革试点拉上了有力的一票。可以说国家对这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选取煞费苦心。期待吉林省金融改革试点能够真正的盘活农村产权,创新金融产品,缓解“三农”资金的供需矛盾,并为其他地区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 吉林证监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邮政编码:130021 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