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聚焦金改 助力三农 《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专题 > 它山之石
2018-08-01 09:21:00       来源:

填补农村金融缺位 广西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局之路

 

  提示:从2008年开始,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百色田东县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评价系统为基础,金融信用支农惠农为核心,以支付体系建设为支撑,以信贷产品创新为动力,逐步构建起为农户增资增信的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等“六大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发展“田东模式”。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广西田东以村为单位抓好信用建设,金融扶贫取得很好的成效,广西要总结推广好田东经验”。

  7年前,田东县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广西第一批农村商业银行。

  毫无疑问,田东县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脱胎换骨而来。而且,这家银行秉承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传统,继续坚持为辖内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宗旨,如该行所提出的那句口号——“办农民自己的银行”。

  尽管把农村商业银行说成是农民的银行在概念上不尽贴切,但是,如同这家银行名号上所冠的“农村”二字,注定它在诞生之日起就与“三农”结下不解之缘。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田东县农村商业银行的出现对田东县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象征性意义,也昭示着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已进入一个突破性阶段。

  广西田东县是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经过10年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发展“田东模式”……这个并无经济金融先天优势的贫困县,在农村金融改革上却先人一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做到的?日前,记者慕名前往田东一探究竟。

 

  引智顶层设计

 

  县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是一项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很重要。在改革过程中,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领导、国家农业、扶贫、国土资源、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等都到田东指导改革工作,进行改革谋划。

  2008年,广西区人民政府及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分别下发了《关于扩大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制定了《“十三五”时期田东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总体规划》,成为了田东县“十三五”期间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在调查中,人民银行百色市中心支行行长黄绍进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田东农村金融改革实践经验证实,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的顶层设计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翻开厚厚的田东农村金融改革相关文件和总结材料,一系列举措让人眼花缭乱:组织机构、信用、村级服务、支付、担保抵押和保险组成的“六大农村金融体系”……

  县政府金融办负责人的一句话总结了这些纷繁复杂的举措:“县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筐,在推动金融创新实际工作上,政府能做的事情,都要装进这个筐里。”

  《金融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田东县委、县政府对金融的重视不是口头上的重视,县里的党政干部对金融工作的了解程度超乎预料。田东县政府给自己的行为定位准确——主导但不包揽,既不过度干预市场,又提供有效支持;充分发挥人行田东县支行和辖内金融机构的作用,优化信用环境,搭建对接平台,为金融改革试点保驾护航。

  尤值称道的是,政府在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依靠政府的行政资源来推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在改革过程中,加强部门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积极参与,适时进行培训和宣传工作,形成一种由政府积极推动的改革模式。

 

  立足填补农村金融缺位

 

  《金融时报》记者对广西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的调研发现,从2008年开始,在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的指导下,经过10年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田东县建立了由组织机构、信用、村级服务、支付、担保抵押和保险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

  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供给主体多样化。按照构建多层次、梯度化、广覆盖的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要求。2009年成立了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和田东助农融资担保公司,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农村资金互助社。2012年12月成立了广西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田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径。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田东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原则,搭建了“田东县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初步建立起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录入、评级和授信工作的长效机制。2014年,又建立了一套专门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结合全国扶贫管理系统,创新研发百色市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子系统。

  建立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不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2008年以来,围绕全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田东县农村支付体系建设。金融机构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财税库横向联网,提高农村地区支付体系现代化程度。推广非现金支付,加大贫困地区ATM、POS机、转账电话等支付终端布设力度,将便农支付通道延伸到农民家门口。宣传和推广网上支付、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服务。

  建立完善保险保证体系,分散与转移农村金融风险。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保险保证服务网络,实现农村保险服务站(点)乡村全覆盖,建立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县财政出资建立了扶贫小额信贷等5类风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发放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同时,建立抵押担保体系,拓宽农户融资渠道。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专门提供融资担保。设立田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抵押配套机制。

  建立村级金融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农金村办”。建立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把金融知识宣传、信用信息采集、贷款调查、还款催收、保险业务办理、小额取现等金融服务向村一级延伸,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可复制可推广的“田东模式”

 

  人民银行百色市中心支行调查显示,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在以下方面产生了显著效果: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到2017年末,田东县采集农户信息79902户,评定A级以上信用户66236户,农户信用建档率达到95.83%。信用户创建占比68.72%,信用村占比85.8%,信用乡镇占比70%。2011年田东县被评为广西首个“信用县”,2014年被人民银行总行授予“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

  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多元化、梯度化。目前,田东县已经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在内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满足了不同经济主体融资需求,信贷投放渠道不断丰富,有效解决了“一社难支三农”的难题。

  农村金融市场化健康发展。整个改革贯穿市场化导向,通过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担保机制、探索农村产权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批以“小农户+小额信贷+农户保险”等为代表的金融支农产品,农民和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不断提高。

  充满市场化元素的农村金融改革,使得资金供应和需求方实现“双蠃”。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增加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在政府贴息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利息得以降低;与此同时,多年的金融改革提高了农户使用金融服务进行生产的能力以及农户支付银行利息的能力。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银行服务的回报率得到了提高。

  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对贫困户的影响大于非贫困户,政府建设金融基础设施的主动作为与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在贫困地区是有效的,它促使贫困户的收入增长超过非贫困户,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产生扶贫的效果。经自治区核验,田东县2017年完成12767个贫困人口、16个贫困村的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7.27%下降到3.90%。

  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田东模式”。2010年以来,田东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肯定,改革模式得以逐步认可和推广。在2013年12月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督导工作组对“田东模式”的经验做法进行实地调研和验收时,给予了“没想到地处祖国边境的田东县能成为全国首个信用县、没想到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山区县的农民不良贷款率如此之低、没想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如此大的作用”“三个没想到”的高度评价。2015年中宣部下发了要求做好广西田东金融扶贫模式宣传工作的通知。“田东模式”为其他地区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Document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 吉林证监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166号   邮政编码:130051   联系电话:0431-889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