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添动力 “三农”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州农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核心,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在农村综合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农村土地确权取得新成效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乎农民的长远利益。州农委严格按照“保持稳定、依法规范、民主协商、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要求,做到了组织领导、宣传培训、任务分解、督察指导、部门配合“五个到位”,突出抓好确权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解决了“册外地矛盾”“农林矛盾”“户在人不在矛盾”等突出问题,保证了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又保证质量的完成确权任务,延边州的确权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省政府和省农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6年年底将率先在全省完成任务。在加快发展农村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提出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多元并存”发展的新理念,形成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种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格局。全州家庭农场发展到了3080户,其他经营大户1万余户,全州规模经营土地面积23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60%以上,远远超出全省27%、全国30%的流转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居全国前列。2014年受邀参加“国际农场土地确权登记研讨会”,作为中国唯一代表作典型报告,延边州的做法得到与会各国专家的认同。
农村金融改革开启新纪元
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破解农村金融困境。为解决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州农委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联合金融部门研究和创新金融产品,激活了农村最大的闲置资源“土地”,出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开启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新纪元。“农地贷”工作实施以来,全州已发放贷款7.8亿元,有效破解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贷款难、融资贵和无抵押物的难题,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有效转化,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全省40个县市学习和推广延边经验。2015年在中日韩、中日俄国际性会议上, 延边州经验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册外地有偿流转实现新突破
侧外地属于村集体资源,却游离于村集体的监管之外,在农户之间分布不均衡、不合理,占有者长期无偿使用,这对其他农民也不公平,破解侧外地问题是全国性难题。延边州二轮土地承包面积19.4万公顷,而实际播种面积超过40万公顷,有一半以上耕地属于册外地。为破解这一难题,州农委在稳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的同时,对侧外地同步进行确权,探索实施侧外地有偿使用,收益金纳入村集体积累,用以解决村集体无经济收入的难题,进一步巩固了村级基层组织和核心地位。延边州率先在龙井市开山屯镇实施侧外地有偿使用,平均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元以上。可见,实施册外地有偿使用,既实现了村集体对各类资源的监管,又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保障了农民的长远利益。延边州册外地有偿使用作为先行者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农委的认可。
农村产权改革实现新跨越
为深化延边州农村改革,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市场,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的目标,率先在全省建设延边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被省里作为全省唯一市(州)级建立的交易平台试点单位。交易中心覆盖了州、县(市)、乡(镇)三级平台体系,供求双方可在平台上发布供求信息,实施线上、线下交易,既便捷高效又合理配置资源。目前已通过“延边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累计发布供应类信息1670条,需求类信息830条,综合延边州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资产、资源折股量化到每个农户,这将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利,此项改革将有效激活延边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将引领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现代农业水平实现新提高
延边州围绕绿色转型这条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调优产业结构。延边州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电商平台,组建中、韩、俄、英等多语种电商平台“中国长白山特产品物流网”,全州百余家企业500多种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为延边州农产品对外展示、宣传、销售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州农委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全州已建264个村级开犁电商服务站,搭建农资到村服务新渠道。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展与俄罗斯农业合作领域,合作推进吉林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滨海边疆区农业园区建设。出台《吉林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认证管理办法》实施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认定工作,评选出种养殖型、科技创新型、科技服务型、产品交易型、休闲生态型和加工型基地39户。加快推进农机化水平,应对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2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2%。
园艺特产业取得新进展
州农委以培育、提升、壮大特色产业为核心,发展壮大人参、黑木耳、蔬菜等支柱产业,着力提升延边大米、延边苹果梨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蛙、浆果等新兴产业,力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边州加快实施“人参振兴”工程,率先在全省启动人参地市场化运作,启动参地指标公开招标、竞价使用权工作,合理配置参地资源。非林地栽参取得突破性发展,发展面积达到700公顷。加快推进人参产业转型升级,精深加工水平居全省前列。积极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有20个产品获批。与吉林农大建立校地合作,聘请李玉院士为特色产业发展顾问,建立吉林农大博士工作站,研发和提升我州食用菌产业。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发展到 14亿袋,汪清黑木耳生态循环发展项目进展顺利,菌棒加工工厂化、基地生产标准化、市场建设规模化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模式已建成。加快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达到6个,全州国家级标准园达到9个,全州省级标准园达到32个。开展“特产之乡”创建工作,全州“特产之乡”达到8个。全州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迈上新台阶
按照质量强州的总体要求,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打绿色牌、安全牌、特色牌,力争把延边州产业做特、产品做精、品牌做响,不断提升特色农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全州66个乡镇建立安全监管机构,完成投资1632万元的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整治,确保州内未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重大农业生产损失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加快开展“三品一标”和基地认证,申报“三品一标”产品17个。配合农业部和省农委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6次,抽检样品2664组,检测合格率99.6%,位居全省第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知名农产品展会,“平岗牌”大米、“一口定情”大米、“延边苹果梨”等诸多特产品品牌荣获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启动建设中国延吉长白山农特产品精品展销会馆,着力打造永久性重点龙头企业农特产品推介、展示、销售平台。
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
州农委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宜居、宜游、兴业的延边魅力乡村。突出抓好以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高铁线、边境线和环城镇郊区“五线一环”区域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边境一线村屯的建设力度,投入帮扶资金1.4亿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6207万元,完成99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八大工程”建设,累计投入19.2亿元,创建精品村173个、标兵村201个,1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得到巩固和提升,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80%。延边州的载体带动机制、旧村改造模式、民族建村模式经验被全省推广,16个村被授予“省级美丽乡村”称号。积极开展特色乡镇、魅力乡村、美丽村官、美丽庭院、绿色农产品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单位等评选活动,选出打造了一批可学可复制的典型,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和农民参与热情,将提升农村环境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2016年新争取62个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 吉林证监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邮政编码:130021 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