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返回专题页
 
融资突围
  收藏 
发布时间: 2014-08-25 15:25:00 来源: 瞭望   

民营经济发力促吉林腾飞

 

  广袤的黑土地丰腴肥沃,水旱从人;汽车产业擎天立地,虎虎生威。

  然而,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弱质农业的低效,使吉林经济发展与全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近年来,吉林省从发展民营经济入手,启动全民创业大潮。2013年,民营经济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投资占当年全社会投资比重近七成,成为吉林发展的新引擎,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民营经济十年“三级跳”

 

  在2014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重点总结的工作。在过去一年中,吉林省推进“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素质提升、集群发展、市场培育”五大工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激发和释放了民营经济活力。一年间,吉林省实现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均增长12%;民间投资增长20.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5%。

  一年腾飞发展是十年积累的体现。与南方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吉林省民营经济是与国企改革相互促动发展的。作为老工业基地,2004年,吉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高达81.5%,全国最高。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的大部分国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显露出寻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动力不足的态势。

  200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只占吉林省经济规模的四分之一,实缴税金、从业人员等占比均在20%左右。已经在改革开放中落后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探索发展最接近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和价值规律的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纳更广泛的社会就业。

  第一轮国企改制为吉林省民营经济开拓了“腾笼换鸟”的发展空间。列入攻坚计划的816户吉林省国有工业企业在2006年完成改制。对于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主动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对于受困于债务负担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结合的改制。改制后,很多企业形成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的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新企业中国有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比重降至33.1%,继而实施的“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改变了吉林省民营经济基础薄弱、经济主体数量较少的状况。2007年,吉林省开始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全民创业,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培训等相关服务。计划实施一年后的2008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首次超过60%,从业人员占比首次超过60%,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超过68%。

  2011年,吉林省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采取了更多大力度、超常规的措施。例如党政机关人员经批准,可以脱岗进行为期不超过两年的创业培训,保留原职务级别、编制和工资福利待遇等,两年内可以回原单位工作。在白城市洮北区,已有180名机关干部申请并获得批准,“下海”经商。

  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吉林省民营经济不断实现蜕变,经历了从国企向多元主体企业集中改制、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新三年腾飞计划的“三级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28.3%增加到2012年的近51%。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说,经过“三步走”式的发展,民营企业对吉林省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扩大财政收入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064.4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8%。

  2013年,吉林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9.3万户,同比增长3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医药健康产业成长为全省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业之后的第四大产业,民营医药企业占到全省医药产业九成以上,全省规模以上中成药工业产值连续十余年居全国首位,生物制药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列全国前三位。

  来自吉林省工商局的消息显示,今年截至3月14日,吉林省各级工商部门新登记设立私营企业2257户,同比增长80.4%,资金数额697288万元,同比增长219.3%。

 

  突破性政策激发活力

 

  “一公务(员),二公办,实在不行再吃民营饭”,这一度是老工业基地公认的择业观。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是要解放思想。

  王儒林说,富民强省必须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

  吉林省出台了很多突破性政策。例如放宽了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和条件,坚持“非禁即入”,不仅实施“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还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等建筑业、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允许以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林权等作价出资,其出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总额的70%。

  其中,“零资本”注册政策让很多缺少启动资金的企业如沐春风。2013年注册成立的长春纵横易电子商务产业园有限公司,虽然注册规模有8000万,却没在账户里打一分钱就把公司成立起来了。经过半年发展,这家公司已成功孵化电子商务企业21家。

  “过去一进机关大门,见个人就得点头哈腰,现在是机关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我们的腰杆变直了。”谈起政府部门的变化,吉林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共同的感受。

  通化大泉源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学明对记者说:现在,“政府部门给我们这些企业办事儿"不过夜",分管县领导把涉及的部门召集在一起,一个小时就能把问题解决了。”通化县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占到80%左右。

  同时,吉林省实施的民营企业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大批民营企业在完成创业期和积累期后,开始成长为行业巨人和“小巨人”企业。

  “我们自主研发出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这种产品的国家。”通化东宝(600867,股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马野桥对记者说。去年,该公司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车间通过欧盟认证,系列产品已经在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商品注册,可以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2013年年初,吉林省召开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出台的《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包含了10个方面40条政策,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园区建设等方面送来了很多民营企业渴求已久的优惠,民营经济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在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群在吉林省渐成规模,形成集群式发展格局。在长春高新(000661,股吧)技术产业开发区,众多高科技民营企业林立: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2013年创造了5000万元利润,员工仅有152人,自主研发的输血检测产品占据国内市场50%的份额;鸿达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套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公安部鉴定,填补了中国人口微机管理的空白……

 

  破解发展不平衡瓶颈

 

  迎着希望的曙光,吉林黑土地上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涌现和崛起,“弄潮儿向涛头立”。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阶段性差距,要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王儒林表示。

  缺少创业文化和氛围是制约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在软环境方面,吉林省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注册企业动辄需要数月,权力寻租、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企业老板对记者说:“一个很正常的审批,政府部门不给批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送礼。”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尽管迈出了很大步伐,但发展不平衡现象还很明显,呈现“六多六少”的现象:个体工商户多、私营企业少,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加工型企业多、创新型企业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单打独斗多、集群发展少。

  另外,吉林省民营经济总量不够大,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分别是广东的12.7%和10.7%;层次不够高,多数仍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创新能力不够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孙志明等专家建议吉林省突出抓好培育、成长和转型三个环节,开放民间投资领域,坚持全民创业扶持政策,培育更多优质市场主体;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做好生产要素衔接,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相关平台;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创新转型,推进技术资源市场化,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开放实验室等专业技术服务资源。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欠发达省份,吉林省还需要在吸引高端科技和经营人才方面下大力气。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措施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分红激励等奖励措施吸引高端人才,还可以将鼓励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下海创业的政策拓展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记者:王存理 褚晓亮 姚湜)

 

 

 

主办单位:吉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吉林银监局 吉林证监局 吉林保监局
推荐链接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