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营经济发展 > 相关报道
2013-10-16 09:13:00       来源:

创新工作举措 破解融资难题  

——辽源市强化金融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综述 

 

  写在前面的话:长期以来,资金紧张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成为我市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面转型的重要课题。 

  辽源市的中小民营企业众多,受企业管理、偿债能力、有效抵押等方面因素限制,获得银行贷款的周期长、额度小、难度大,一方面,造成企业长期“缺血”状态运行;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大量沉淀、外流或者流向非生产领域。 

  2010年末,驻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9.2亿元和171.3亿元,实际存贷差为41.9亿元;中长期贷款为55.6亿元。其中,单位贷款仅为35.8亿元。同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为541.9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428.5亿元,银行贷款占投资比重不到10%。同期我市工业总产值585.6亿元,约需要流动资金140亿元左右,除银行贷款外,有10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 

  针对企业日益凸显的融资难问题,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依靠外力缓解发展建设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加强与银行合作,努力争取金融支持。3年间,我市金融机构存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银行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到一定缓解。到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分别达到322亿元和229.6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4.2%和34%;中长期贷款达到67.7亿元,比年初增长18.2%。到2012年底,我市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5653户和5.2万户,比3年前增长12.8%和10.5%,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上缴税金等指标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我市重点采取了四项措施。 

 

  强化金融改革 不断探索金融运行机制 

 

  积极拓展金融支持地方的服务领域。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重点支持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新兴业务,围绕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城市开发建设,创新金融服务。如吉林银行辽源分行以我市为原始股东设立,其经营机制更为灵活,审核贷款更为高效,通过积极争取,我市在存贷比、单笔贷款数额等方面获得更大权益。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在我市投放贷款占全市各驻市金融机构放贷总量的19.59%。此外,建行占比21.52%,农发行占比12.24%。不断增加驻市金融机构数量。受经济总量、城市规模等因素限制,我市驻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仅为10家,虽然业务范围覆盖全市,但企业选择贷款银行的空间比较有限。为此,我市把引进外埠银行作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其落户、经营和长远发展。郊区农村信用联社与九台农商行合作,组建成立了辽源市农商行,市政府在资产整合、不良贷款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商行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也不断提升。此外,民生银行设立驻辽分支机构等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吸引外埠银行在辽源开展业务。鉴于我市产业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和外埠银行拓展业务的实际需要,市政府积极与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金融机构加强联系,反复进行产业、项目对接,努力争取其跨区域开展业务。几年来,市政府分别与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为城市建设、产业项目贷款40亿元,在我市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政银合作 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 

 

  当前,企业资金需求十分急迫,银行资金也相对宽裕,但企业难以获得银行支持主要是缺乏有效抵押担保。为此,市政府把加强政银合作、促进银企对接、搭建融资平台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政府与银行的战略合作。近几年,市政府分别与建行、中行、邮储、工行、农行、农发行、省农信社等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辽源的授信额度,麦达斯、利源、巨峰生化、东北袜业、金刚水泥等重点企业获得了银行的有力支持。打造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做大做强振兴担保公司等融资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热力、城投、交投、水投等行业融资平台,支持企业成立了东北袜业、吉成水务、热力投资等融资平台,建立了6个行业联盟和14个企业互保池。近3年来,通过融资平台累计融资8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政府投资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和各类民生社会事业项目。构建常态化的政府、银行、企业联系机制。近年来,政府与银行、企业的联系日趋紧密,每年都召开2次以上金融座谈会,举办3至5次以上银企对接活动。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金融重大事项,着力解决金融安全、金融生态环境、金融部门支持地方发展等方面的重点问题。银行部门在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也采取了创造性、突破性的办法。近年来,各银行、金融机构累计核销不良贷款超过80亿元,通过银企对接为企业直接投放贷款130亿元左右。

 

  强化金融创新 广辟企业融资渠道空间 

 

  加强企业与基金对接。3年来,我市组织3次PE走进辽源活动,9户企业与15家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基金进入企业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改善了企业的股本结构。如金翼蛋品总融资额达到2.9亿元,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做上市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我市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主要企业规模效益多数达不到上市要求。为此,市政府加大了重点企业上市培育力度,筛选一批重点企业重点扶持。2010年,利源铝业、麦达斯铝业分别在深圳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到目前已累计融资37.8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后续项目建设。同时得亨公司和宁波均胜公司成功重组,实现了“一业”变“两业”。目前,东丰药业、金翼蛋品等企业正在积极谋划上市。规范发展民间融资。近年来,我市民间融资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在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拍卖、典当中介机构发展迅速,成为我市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截至2012年底,我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8家、担保公司发展到5家。据初步测算,近3年累计的融资规模约29.5亿元。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市政府坚持适度举债、风险可控的原则,立足于我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企业需要,成功发行二期20亿元企业债,投入到棚改、水利、供热、道路、南部新城、清洁能源等领域,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特别是投入新区开发等领域,节约了日趋增高的土地成本,为土地收储经营创造了条件,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外来企业、项目的投入提供了承载的平台,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三期企业债正在申报争取之中。此外,我市在融资租赁、集合债券发行等方面也正在积极探索,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融资空间将更为广阔。

 

  强化诚信建设 努力打造金融生态环境 

 

  建立实施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记录在册,并在金融系统内共享资源,使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寸步难行。同时,各企业的信用记录,作为政府支持新上项目、技术改造支持的重要前提条件。全面加大清理力度,对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开展集中诉讼,市人民法院对金融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加大执行力度,保证金融债权的执行回收率。同时,把公职人员的信用状况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等问题挂钩,确保清收取得实效。为调动各银行支持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市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驻市金融机构对公存款办法,根据驻市各金融机构存贷比、贷款余额情况,测算各金融机构的分值,按各金融机构分值占金融机构总分值的比重调整市本级财政在各金融机构的银行存款,使对公存款向更好、更多支持我市发展的金融机构倾斜,发挥对公存款的“杠杆”作用。为保证驻市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融资行业规范管理,市金融办、公安等部门配合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加强民间融资行业和中介组织的管理,依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进行严厉制裁,直至吊销执照,保证银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市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市委、市政府将与各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围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在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和金融经营管理机制上寻求更大突破。(作者:王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