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吉林土地金融革新
2013-10-14 12:27:00        来源:

接地气的金融创新

  

  8月的吉林骄阳正艳,广袤的黑土地上,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预示着2013年又将有个好收成。

  看着自己采用了高光效种植技术的玉米长势喜人,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汇丰合作社主任马振生深感兴奋。在他看来,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他脚下的黑土地,更离不开以土地的预期收益作保证而得到的贷款支持。

  2012年8月20日,吉林省在全国首推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图唤醒农民手中沉睡的资产——土地,让农民凭借手中的土地预期收益就可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增产增收。本刊2012年第44期曾刊发封面文章《吉林的农村金融革命》,对这一贷款的流程进行报道。

  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三农”金融服务,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在国家继续大力支持“三农”金融的政策扶持下,吉林省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无疑更接“地气”。

  8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经济周刊》和吉林省金融办联合主办,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日报社、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及部门的有关领导、学者组成的调研组,对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展开了为期三天的深入调研。

 

  一年放贷近3亿元

 

  马振生所在的梨树县是吉林省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首批试点县。近水楼台先得月,马振生以合作社集约起来的160公顷土地一年期的土地收益作保证,向当地农村信用联社申请到了约20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一下就付清了约170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贷款利率仅为7.8%。

  “相对于我们汇丰合作社通过担保公司在农行申请的贷款高达14.4%的年利率,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利率低,方便快捷。”面对调研组的询问,马振生说。

  正在吉林全省推广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农民将自己所承包的三分之二的土地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的承包收益权转让给政府成立的物权融资公司,再由物权融资公司为农民向金融机构提供保证,由金融机构直接向农民发放贷款的模式。

  按照吉林目前的耕地面积测算,每年可为吉林省农民初步增加信贷投放200亿元,极大改善吉林农民贷款难题。

  在梨树县物权融资公司,调研组一行人看到了醒目的贷款申办流程。梨树县物权融资公司总经理马日驰告诉调研组:“我们是服务性非营利公司,我们在各个乡镇都设有代办点,平时农民都直接在乡里就可以办好手续。”

  按规定,合作社仅能申请一年期贷款,而农户办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借期为1到5年。梨树县蔡家村农户张立彪就从县农联社申办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3万元,借期三年。他借钱的目的是养猪、收猪。两口子分工明确,张立彪在外收猪,妻子负责在家养猪。张立彪的妻子告诉调研组:“去年贷款买了60多头猪,今年的收益少说也有一万多。”

  梨树县作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首批试点地区,共发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1.6726亿元,受益农户4467户。梨树县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张晓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其中,去年首批获得贷款的16户优质农户已经全部偿还贷款25万元。”这些尝到贷款甜头的农民纷纷要求续贷。张晓辉表示,续贷手续非常简单,只需要归还利息就可以继续贷款。

  目前已有包括吉林省农业信用联社、吉林银行和邮储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此项贷款。

  吉林省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20日,该省共有包括梨树县、东丰县在内的22个县(市、区)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累计放款7464笔,金额合计2.96亿元,其中,已提前还款43笔,金额为119.2万元。贷款投放量与放款户数均呈上升趋势,尚未出现逾期还款情况。

 

  试点初期注重防范风险

 

  按照目前的机制设计,一旦贷款出现逾期,物权融资公司将运用周转保障基金先行向金融机构代偿所欠贷款。但目前周转保障基金的筹措成为调研组最为关心的问题。马日驰表示,梨树县物权融资公司包括注册资本在内拥有周转保障基金50万元。

  根据此前吉林省金融办的测算,按照5‰的违约率,要想覆盖200亿元的贷款上限,该省的保障基金需达到2亿元。对此,调研组成员、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副总经理刘仁举建议,可以考虑更多吸纳民间资本或者引入保险机构来分担和规避贷款违约的风险。

  在梨树县十家堡镇三资代理中心,调研组成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看到了一排排列整齐的蓝色文件盒,里面盛放着当地农户办理贷款的所有手续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任玉岭仔细地数了数所有的手续表格,共达12页之多。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都在你这里了,其他资料可否通过一张卡片进行登记即可?”他向工作人员询问。他认为,尽管这项贷款成功地盘活了农民的土地资产,但是相对而言,手续还是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你就让他按个手印就都能有效了。”

  此外,在实地走访中,许多贷款农户都用自身的生产经营实践向调研组展示了这项金融创新的好处,但他们同时也表示,目前的贷款限额有些“不解渴”。

  目前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额是按照土地收益的七成乘以预期收益的年限来确定。按照30年的土地承包期来计算,吉林省的土地承包期还剩约15年。因此普通农户最多可贷的数额也不过几万块钱。这对于急于扩大种植、经营规模的农户而言,确实显得支持力度有限。马振生告诉调研组:“我们确实也想多贷点。”

  对于这样的诉求,马日驰告诉调研组,对贷款额度的限制也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毕竟这项金融创新还处于试点初期,试点时间也仅仅一年。张晓辉则补充道,目前的贷款期限集中在一年期和三年期为主,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以后将逐步考虑放宽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