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动态 > 监管动态
吉林金融监管局关于防范非法债务中介的风险提示
近年来,以“代理投诉维权,减免和优化债务”为代表的涉银行业金融领域的不正当反催收、恶意逃废债乱象持续蔓延,甚至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影响清朗的金融消费和维权环境。
非法债务中介主要有以下典型特征:
一是以“减免债务”为主要噱头。不法分子通过网站、自媒体平台等发布信息,声称可以“减免债务”“反催收”“修复征信”等,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
二是以“牟取利益”为主要目的。不法分子常以各类“咨询公司”为伪装,以消费者提供的“负债情况、联系方式、持有的金融产品”等重要信息为其牟利的“成本”,向消费者收取较高“代理维权和投诉”费用。
三是以“频繁投诉”为主要手段。高频次地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教唆被代理人编造误导销售、暴力催收造成身体和精神问题等情节。
参与非法债务中介活动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承担法律责任等风险。
吉林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
一是适当消费,理性借贷。要合理评估自身的消费情况和负债情况,避免过度消费和过度借贷,从正规渠道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合理协商,及时还款,避免造成征信记录不良。
二是正规渠道,依法维权。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争议或纠纷时,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不可轻信非法债务中介个人或组织的利诱怂恿,避免陷入违法违规风险陷阱。
三是保护信息,避免损失。消费者要重视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不要将负债情况、个人与家庭信息、身份证件、银行卡等提供给他人,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买卖,进而遭受财产损失,如发现苗头,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4016548号-3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166号邮政编码:130051联系电话:0431-889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