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动态 > 监管动态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机制建设赋能 强化县域现金管理与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坚持将统筹推进与先行先试有机结合,以机制建设为先导,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动态优化服务流程,切实提升群众对现金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动业务流程优化,探索机制重构。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制发进一步优化货金业务流程的通知,明确全辖货金业务流程改造总体目标、任务事项和工作要求,推动流程优化和机制重构。一是探索建立“移动柜台”现金服务前置机制,指导通化、松原辖区县域建立“移动柜台”948个,深入商超、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现金兑换等服务活动163场次,配送“零钱包”8231个,办理各类业务488笔,金额57.46万元。二是探索建立残损人民币代理兑换机制,指导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国人民银行辽源市分行在县域选取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代理行,在征得持有人同意并确保交接链条透明的前提下,由代理行交由市级人民银行完成鉴定,有效降低人民群众“脚底成本”,累计办理相关业务13笔,金额87.3万元。三是建立拒收人民币现金线索快速处置机制,指导各市(州)分行完善现金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立网格点1012个,推动网格点与责任社区对接,形成“网格点受理-市级人民银行处置”二元模式,快速处理举报线索48个。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分行将县域拒收人民币现金投诉举报纳入当地12345投诉平台诉求范围,进一步巩固县域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成果。四是完善县域反假货币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全省78家县域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络机制、40家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牵头机制,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构建地方政府主导、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牵头、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1+1+N”县域反假货币共建格局。
夯实现金服务基础,完善货币鉴定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推动组建县域小面额人民币调剂中心,在白山市、松原市辖区县域依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6个小面额人民币调剂中心,具有金融机构同业间小面额人民币应急储备、现金券别横向调剂、大客户预约调剂功能,累计完成同业调剂业务123笔,金额186.96万元,办理周边县(市)残损人民币和假币鉴定、兑换等业务403笔,金额248.36万元。该行积极组建县域货币鉴定中心,印发《关于推进货币鉴定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各县(市)均选择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货币真伪鉴定和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职责。目前,40家县域货币鉴定中心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并正在白山市辖区开展货币鉴定中心验收试点工作。
提升现金供应保障能力,统筹做好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强化现金整洁度监测,建立县、乡两级行政区域人民币纸币整洁度监测点39个,累计监测地区样本2.7万张,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达91.34%,持续改善现金流通环境。该行优化协调缴库,畅通残损人民币回收渠道,通过提高协调缴库工作频次,累计回收残损人民币2.65亿元,为参与协调缴库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日均增加利息收入2800元,进一步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持有成本。据了解,全省人民银行系统依托县域货币鉴定中心设立特殊残损人民币兑换主办网点,在满足群众日常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需求的同时,狠抓重要节日时点服务质效。2025年春节前后,全辖开展火烧残损币等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鉴定兑换业务84笔,兑换张数4388张,挽回群众经济损失21.64万元。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4016548号-3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邮政编码:130021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