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动态 > 监管动态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推动县域金融服务转型升级
县域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也是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等方式充分了解县域各相关主体对人民银行工作的评价及诉求,定期收集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科技赋能等方式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持续释放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县域发展“沃土”,更好满足县域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新需求和新期待。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将提升县域经济主体,特别是县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满足度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抓手。该行持续强化县域货币政策传导,推动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促进低成本政策资金畅达县域市场主体。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组织省内法人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再贷款合格质押品池,打造“央行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对接、双向合作”的再贷款第三方质押操作体系,最大限度实现合格质押品共享使用,精准帮助县域小型法人金融机构获得更多再贷款支持,有效破解辖区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申请使用再贷款质押品不足的难题,推动再贷款政策普惠性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已累计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办理再贷款27.4元,同比增长89.8%。
为促进县域融资渠道更加多元,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在县域地区大力推广使用吉林省自建“吉农金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平台归集涉农信息共享应用,截至2025年6月末,已累计采集8.29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累计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融资16.17亿元。在县域创业就业领域,该行指导各银行机构在全辖40个县(市、区)设立创业就业社区金融服务站,强化普惠金融政策县域传导,累计开展创业就业、助学贷款等金融政策宣传近1400场,宣传受众达1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8亿元,有效激发县域市场活力和劳动者内生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聚焦县域群众日常金融需求,着力弥合城乡金融鸿沟,推动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县域人民群众。该行将全省236个征信报告自助查询网点全部添加至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系统,推动省内1708家银行网点提供智能终端查询服务,其中县域网点占比52%;升级自助查询设备功能,实现“姓名维护”、外国人永居证查询业务自助办理;针对本人持特殊身份证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申请查询死亡人员等特殊征信查询业务无法线上办理的问题,建立“县域金融机构现场受理+上级人民银行远程审核+县域金融机构当场反馈”的人工远程服务模式,实现信用报告查询“特殊办、就近办、实时办”。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移动柜台”进社区现金服务,指导39家县域银行机构和社区签订合作协议,每半月深入社区进行残损币、小面额人民币集中回收兑换等现金服务,累计配送“零钱包”1.15万个,金额119.9万元;提供上门配送服务118次,配款金额7.8万元。为有力支持县域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行指导银行机构在梅河口市、敦化市、抚松县等涉外重点地区设立“县域外汇业务咨询服务窗口”,委托银行机构在辖内各县域设立外汇业务直联点,负责业务咨询、政策推介以及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反馈等工作,积极回应县域经营主体政策诉求,持续完善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推动跨境人民币扩大使用。截至2025年6月末,已设立外汇服务直联点59个、外汇服务窗口4个,实现省内县(市)全覆盖。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金融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提升监管效能,着力降低银行机构负担与成本,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该行搭建了省、市、县三级金融信息交互平台,接入全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及各级金融机构375家,实现机构间信息即时传递,有效打通人民银行与县域银行机构间的信息交换渠道,进一步促进金融数据采集加工、信息共用共享、业务线上办理。该行推动实现县域法人机构再贷款业务需求在线审核,减少县域银行机构“脚底成本”,再贷款台账审核周期由3天缩减到1天;为提升国库业务办理效率、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创新开发电子退库信息校验系统,精准识别省市县存疑退库业务,实现人工逐笔审核向系统批量审核的转变,审核时间压缩90%以上。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4016548号-3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邮政编码:130021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