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动态 > 机构动态
吉林银行:多举措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助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吉林银行立足“国家所需、企业所能”,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挺膺担当。2020年以来,通过各类招聘解决就业岗位7800余个,其中通过吉人回乡号召,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高校就业双选会上,对东北籍学生发出邀约,仅2024届春季校园招聘就录用了千余人。
引才、聚才、用才也让吉林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显现活力: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截至2024年年末,存贷款规模相继超越国股行,跃升省内同业第一,存款增量占全省比重达26.54%,贷款增量占全省比重达49.46%。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吉林省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校招案例奖”“中国年度最佳雇主东北区域10强”“2024年度最具发展潜力雇主”等荣誉获得者,吉林银行“为奋斗者提供更多机会”的人才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今年7月毕业于吉林财经大学的马嘉宁,如愿通过了吉林银行2024届春季校园招聘的层层选拔,顺利入职。
“校招让我体会到了吉林银行的实力和真诚,也由衷地感谢吉林银行为我们描绘了职业生涯发展蓝图。”马嘉宁表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吉林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来吉留吉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将当前用人所需、挖掘岗位潜力结合起来,梳理项目相关岗位缺口,积极扩大招聘规模。2020年以来,累计招聘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其中来吉就业400人,留吉就业1300人,返吉就业400余人。同时实施管培生计划,2020年以来招聘总行管理管培生114人,均毕业于全国重点院校。
岗位供需匹配更加精准。吉林银行深入了解高校生源、毕业生诉求、岗位需要和市场情况,与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学校开展银校合作,在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尤其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东北籍学生发出邀约,通过“多样化”“特色化”“精准化”举措,实现招聘“质”与“量”全面提升。
人才引进活动更加丰富。从春季到秋季,吉林银行负责招聘的团队穿梭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上百所高校。校园宣讲会、高校双选会、校企供需对接座谈会等活动,成为他们与高校学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去年3月,吉林银行正式启动“吉刻有你、未来无限”2024届春季校园招聘,招聘共7600余名毕业生报名,经筛选,最终录用1033人,其中总行管培生45人,均毕业于985、两财一贸、QS排名前100高校。同年9月,吉林银行正式拉开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的序幕,以“精准邀约+特色培养”策略吸引全国优秀学子。通过30场高校双选会、8000条东北籍学生短信邀约,最终收到7632份简历,较去年同期增长47%。
吉林银行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吉林银行将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奔赴吉林银行、扎根吉林银行。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汇聚又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吉林银行深知这一点,在社会化人才招引中,始终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建立多种引才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精准化来说,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吉林银行综合运用公开招聘、定向邀请和猎头推荐等方式,建立了人才选聘的数据库。对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市场稀缺人才和关键岗位人才进行重点跟踪关注。同时,注重需求导向,精准引才,重要职位、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实行“一事一议”,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此外,吉林银行还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实行外包员工定向招聘政策,打破学历门槛限制,为优秀的劳务派遣、外包员工提供转正机会和发展平台。5年来社会招聘5000余人。同时建立定向转正机制,打破年龄、学历限制,为优秀的派遣、外包员工提供转正机会和发展平台,2年来转正派遣、外包员工近500人。这种多元化的用工模式,不仅满足了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体现了吉林银行的社会责任。
“我开始就是劳务派遣大堂经理,是吉林银行的机制激励我积极学习工作,经过4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理财经理。”吉林银行长春分行一汽支行理财经理纪佑宁表示。
当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一株植物的生长速度或许会超出想象。人亦如此。
2014年,张杉通过校招加入吉林银行的大家庭。经历了储蓄柜员、对公柜员、低柜柜员、大堂经理,4年的历练,在2017年她成为吉林银行首批理财经理,2021年8月,她因业绩优异、专业能力突出被选拔到财私经理队伍,成为大家眼中的业务专家。
不问出身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更要不遗余力培养人才、服务人才。
看育才,吉林银行把“人才库”建设定为总行党委“一号工程”,建立涵盖五大层级、七大条线的千人储备库,打造人才生产线,建立以培训驱动业务发展的新模式。
看用才,吉林银行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六能机制”,实施红黄牌等优胜劣汰机制,让人才的使用更加灵活机动。
“如何做好一名客服经理?”“如何提高大堂服务质量?”日前,在吉林银行培训室内,台上的内训师们结合自身经验“传经送宝”,台下的“学员”则认真思考,奋笔疾书。
在该行,像这样的培训,已成为常态。为了帮助人才更快速、更高效成才,吉林银行用吉行人、讲吉行业务、沉淀吉行经验、培养吉行人才,目前已组建覆盖零售、公金、投金、风险、运营、科技、综合等7个专业条线、总数850余人的内训师队伍,开展培训项目903个、培训11万人次。
这样一种目标清晰、循序渐进的成长,不仅能够给员工带来安全感,也能够为其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不少吉林银行的员工表示,吉林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包容的环境,让人才以这里为平台,施展才华、干好事业。
得人才者得天下,赢人才者赢未来。作为全省金融服务主力军,吉林银行将始终秉承着“人才兴行”战略理念,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增加待遇、优化薪酬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4016548号-3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邮政编码:130021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