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动态 > 市州动态
吉林通化“金融药方”破解养老难题
在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老年服务中心,76岁的张桂芳通过工行“关怀版”手机银行完成养老金转账后感慨道:“字儿大得能看清,语音输入说话就能办事,这金融服务是真把咱老人放心里了!”
面对通化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养老供给不足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通过支持医养企业、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等方式,破解养老产业困局。截至2025年6月末,通化辖区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1.83亿元,同比增速达73.97%。
通化市素有“中国医药城”之称,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试点。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紧扣区域产业特色,依托“中国医药城”国家级试点优势,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发力将医药优势转化为养老供给。当地通过建立“医药+养老”专项信贷机制,创新推出“医养贷”“康养通”等特色金融产品,重点支持中医药健康养老、智慧医养、康复护理等新兴业态发展。
“期限长、利率优、放款快”是建行通化分行“康养通”贷款的核心标签。这款专为药企转型设计的产品,以“最长5年期限、利率最高优惠100个基点、7天放款绿色通道”的组合优势,成为药企跨界养老的“启动键”。通化华夏药业负责人算了笔账:“从药品生产转向医养服务,企业转型前期现金压力较大,建行通化分行发放的7500万元‘康养通’贷款化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金融活水不仅解“燃眉急”,更铺“长远路”。依托本地龙头医养药企信誉,辖内银行机构给上下游供应商“搭桥梁”,2000亩中药材基地在农行通化分行1.93亿元“种植贷”扶持下郁郁葱葱,智能生产线在供应链金融支持下高效运转。邮储银行通化分行的45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被及时注入通化东宝药业,支持研发团队持续攻坚。产业链下游则以“医药+康养”深度融合为主导,“洪福堂中医药小镇”“东宝康养城”等项目通过“医疗资源下沉+特色资源产业化+旅居客群引流”等方式,推动通化从单一医药制造向千亿级康养服务生态转型。截至今年6月末,辖区银行机构已向医药产业投放贷款86.9亿元,一条“种植-生产-服务”的全链条养老产业生态正加速成形。
“养老机构盖楼、买设备,钱砸进去8年才能回本,银行敢贷吗?”在政银企对接会上,一位养老院院长的疑问道出行业痛点。如今,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中行通化分行试点的“养老机构建设贷”探索以养老床位为质押物,采用“床位收费权质押”模式,将贷款额度提升至机构现有床位年收费总额的80%,显著扩大融资规模,同时针对养老项目建设周期长特点,贷款期限最长延至10年(一般项目5年),精准匹配长期资金需求,让“长期投入”有了匹配的“金融期限”。
在个人养老领域,创新产品同样精准对接需求。中行推出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整合了基金、保险、理财、储蓄四大类适配银发群体的产品,并嵌入税收优惠测算、收益对比等实用功能,目前已覆盖辖区1.75万人,缴费金额达121.78万元。72岁的退休教师陈建国体验后点赞:“不用跑银行,在微信小程序上能直接看到哪个免税多、哪个收益稳,老年人也能把养老钱规划明白!”
“慢点儿走,轮椅通道在这边。”在农行通化分行营业部,助老专员王倩接过老人手中的存折,顺手递上一副老花镜。
在通化辖区229家银行网点,这样的“暖心细节”比比皆是——从急救箱到放大镜,37项助老设施一应俱全;LED屏滚动播放防诈提示,宣传册用大号字体印着“养老钱守护指南”。工作人员更是主动走出网点,2024年初至今,辖区金融机构走进社区130余次,向老年人分送宣传手册2.3万余份,2.5万余名老年人学会识别诈骗电话、查询养老金,“银行同志上门讲的那些‘门道’,比儿女唠叨还管用!”不少老年人表示。
如今,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正计划推动辖区金融机构推出更多养老金融产品和普惠型养老理财,让“医药护老”的特色模式惠及更多银发群体。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4016548号-3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邮政编码:130021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