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今年初以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多措并举强化金融对省内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截至二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已接近3000亿元,有力有效支持了省内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吉林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夯实政策机制,推动绿色贷款较快增长。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省委金融办等七部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吉林省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扩大抵质押物范围、丰富产品服务、加强融资对接等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服务,针对绿色制造、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升级、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将关键指标纳入贷款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等授信管理流程,推动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绿色低碳领域的金融服务。该行积极发挥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作用,建立吉林省2024年度绿色转型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加强政银企对接。截至二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924.5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17.9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达10.14%,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立足地方实际,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组织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领域项目的挖掘、筛选和培育,支持省内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全域地热”及东北松辽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华北工程等重大项目,依托新能源产业“绿电+消纳”试点、“绿电”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服务当地清洁能源发展。全省清洁能源产业贷款较年初增长近9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吉林省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二是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供金融服务,支持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节能改造贷款较年初增长近5亿元。三是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贷款较年初增长近18亿元。
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推广绿色金融产品。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以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进一步推广绿色金融产品的重点领域,将绿电收费权、流域治理工程特许经营权等绿色动产纳入抵质押物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技术转型、绿色发展情况纳入授信审批决策环节,融入贷款定价等信贷管理模型,创新推出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首笔汽车经销商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成功签约,以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作为贷款利率挂钩标的,引导企业实现经营发展绿色转型。长春农商银行依托光伏发电收费权质押发放贷款,有效拓宽了绿色动产融资渠道。吉林银行以碳减排权为质押物,创新开展碳减排质押贷款,盘活企业碳资产。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持续推广“吉企银通”平台绿色金融专区功能,提供多款金融产品,以线上融资模式提升企业获得绿色金融的便捷性。截至二季度末,“吉企银通”平台累计上线9家金融机构的30款绿色金融产品,助力企业融通资金超10亿元。
用好价格杠杆,降低绿色低碳转型成本。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指导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向其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推动加快碳减排贷款投放。上半年,全省银行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3.6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208.8万吨。光大银行长春分行充分利用“红星计划”“优质市场主体”等政策,明确对绿色信贷业务给予20个基点的定价优惠。民生银行长春分行以绿色金融规划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对于符合要求的新投放绿色贷款,给予内部转移资金定价10个基点的优惠,覆盖整个业务存续期。
强化激励引导,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持续推进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覆盖面,根据《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安排,开展第二阶段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在2023年第一批试点机构工作经验基础上,全省参与环境信息披露的金融机构扩展至70家。该行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组建绿色专营机构,截至二季度末,全省已累计成立32家绿色专营机构,其中,15家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4家银行设立17个绿色专营支行,金融服务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获得不断提升。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4016548号-3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邮政编码:130021联系电话:0431-87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