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重要金融信息转载 > 国家
共塑“黄”“金”时代:国家开发银行千亿贷款助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国有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服务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金融时报》记者从国开行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行在黄河流域9省区发放相关贷款超2000亿元,有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为保护母亲河贡献金融力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围绕服务沿河环湖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国开行积极支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污泥焚烧处置、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等项目,助力系统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垃圾处理点“废”成金。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全力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在这里,国开行陕西分行支持的渭南市城区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一期)项目正稳步推进。
该项目以新能源垃圾车替代柴油垃圾车,助力降碳减排、改善空气质量。同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两网融合”模式,经过精细分拣拆解后,将产成品按类别出售给精深加工企业,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今年以来,国开行陕西分行已发放贷款1.2亿元,用于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拆解中心以及采购垃圾回收、转运、处理设备和新能源垃圾车。据介绍,“两中心”建成后,预计每天可处理200吨生活垃圾和490吨废钢铁、废塑料、废有色金属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点“废”成金、变“废”为宝。
污水治理化浊为清。孟夏之日,万物并秀。随着西安沣河流域高新段农村生态保护污水治理工程项目陆续建成,沣河生态逐步恢复。“现在水清得能瞅见底下的石头了。鱼虾变多,个头变大,河水清了,心里也亮堂了。”高新区晨光村村民王强看着环境一天天变好,喜上眉梢。
沣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曾几何时,沿河污水直排问题给沣河生态带来不利影响。国开行陕西分行累计发放2.7亿元贷款支持当地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新建6座污水处理站,铺设约246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将千家万户的生活污水“应收尽收”,解决直排问题,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目前,项目进度已过半,待全部建成后,可日处理生活污水2500立方米,从源头减少污染,守护沣河水质。
“我们聚焦解决农村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提升沣河沿线行政村污水处理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生态基底。”西安高新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袁霖表示,“国开行陕西分行提供了高效、长期的金融支持,保障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帮助沣河重现水清岸绿,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有力支持水资源高效利用
国开行构建起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金融服务链条,从支持山西中部引黄、引汉济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到支持各地城乡供水一体化、灌区现代化改造及水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国开行倾情服务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引黄工程“解渴”山西。“守着黄河缺水喝”曾长期困扰着三晋人民。中部引黄工程是山西输水线路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引水工程。其中,国开行山西分行支持的中部引黄县域配套水网工程是衔接中部引黄骨干工程与市县用水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将黄河水引到山西省4市16县作为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据悉,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将达3.05亿立方米,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58万亩,实现“引黄润旱塬、‘远水’解‘晋’渴”。
“项目以‘省级统筹、市场运作’模式破解融资难题。以金融活水解民生之渴,正是金融助力山西省全力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的生动实践。”国开行山西分行客户经理李博超表示。
灌区通水助力丰收。在河南,小浪底北岸灌区二期主体工程现已全部建成。项目从黄河和蟒河取水,用于灌溉济源市、武陟县等地农田。国开行河南分行靠前发力,充分发挥“融资+融智”优势,协助编制项目配套融资收益平衡方案,以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为灌区建设顺利推进作出积极贡献。
“解决灌溉用水短缺问题的同时带动粮食增产、改善民生。”国开行河南分行客户经理朱振乾介绍,工程投用后,将新增灌溉面积30.7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9万亩,促进粮食年增产0.74亿斤,实现“用水”与“兴农”双赢。
“以前浇地全靠天,现在渠修到了地头,黄河水引进来,农民的心就踏实了,都在盼着今年丰收。促进农民增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利国利民。”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段礼全表示。
循环利用解决难题。“有多少汤泡多少馍”。黄河水资源宝贵,必须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为此,国开行河南分行今年发放5252万元贷款,支持开封市东南片区垃圾污水及配套管网(暨东南片区提升改造)项目,为高效用好水资源探索了新路子。
“该项目不仅建设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还配套建设中水回用管线,实现从单纯的‘处理—排放’向‘处理—再生—利用’转变,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国开行河南分行客户经理曲洋介绍,目前工程进度已达75%,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后,中水回用率可达70%,将用于造纸、化工、发电等行业,替代黄河取水。
“中水回用项目投产后,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降低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还履行了环保责任,为保护母亲河贡献力量。”开封精细化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开封国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鑫介绍。
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聚焦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国开行持续发力,重点支持黄河上游、河西走廊、“几字弯”等区域的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及绿色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助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绿电绿水协同增效。宁夏青铜峡牛首山下,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巍然矗立。国开行宁夏分行充分发挥大额长期资金优势及能源领域服务经验,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助力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室群和地面开关站等工程建设。
该电站从黄河抽水,利用山上和山下两个依山势而建的水库间293米落差实现电能“储蓄”与“释放”:在电力负荷处于低谷时,抽水机将水从下水库抽至上水库,让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暂时存储;一旦用电处于高峰,再放水,让水的势能变成电能并入电网,起到调峰作用。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纳利用绿电15.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9.4万吨。同时,新增128万平方米水域,提升周边植被覆盖率至70%,有效减少入黄泥沙,实现“绿电”与“绿水”协同增效。
“这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生态工程。”国开行宁夏分行客户经理陈乃光表示,“我们以金融之力,为宁夏清洁能源外送架设‘稳压器’。”
“风光治沙”筑牢屏障。在黄河“几字弯”北岸,一场黄沙变“绿洲”的奇迹正在上演。内蒙古能源集团杭锦旗防沙治沙11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创新采用“新能源+防沙治沙”相结合的方式,在建设光伏、风电清洁能源的同时,同步推进14万亩沙地治理——光伏板遮阴减少蒸发,板间种植固沙植物形成生态屏障,实现治沙固土、清洁发电、提升生物多样性三重效益。今年以来,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发放6.3亿元贷款,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长期、大额、稳定的资金保障。
“内蒙古分行通过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开辟绿色通道,推动资金加快投放,统筹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助力探索出‘风光治沙’的可复制路径。”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客户经理武昊表示,预计2026年一期项目运行后,年均可减少标煤消耗75万吨,同时稳步推进沙地治理,助力黄沙增绿扩绿。
从大河之上、渭水之滨到河套平原、中原大地,从绿进沙退、减污降碳到绿电澎湃、麦浪飘香,国开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国开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领域加大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创新绿色金融工具,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母亲河永葆生机作出新贡献。
|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4016548号-3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邮政编码:130021联系电话:0431-87078099